过剩产能“走出去”
在上述轮胎企业人士看来,中国轮胎业现在最担心的,是随着美对华轮胎“双反”调查的推进,其他国家可能效仿美国,对中国轮胎产品提起类似调查。
中国素有“世界轮胎工厂”的称号,全球75大轮胎生产商中有26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山东占12家。
就在9月10日,俄白哈关税同盟效仿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货车、公共汽车、无轨电车和拖车轮胎进行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达4亿美元。
对此,山东某轮胎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不是一个好兆头,连续‘双反’,对中国轮胎是非常大的打击?!鄙鲜鐾饷承庞玫1H耸恳脖硎?,美国的“双反”调查是有传导作用的,接下来欧盟、日本、印度、澳洲都可能跟进,形成连锁反应。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受国内产能过剩、国外救济性调查影响,自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以来,已有包括双星、赛轮等不少中资轮胎企业开始将产能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
双星集团在东南亚建厂合同已经于8月份签订,其东南亚工厂明年将有部分建成。赛轮国际轮胎有限公司一位人士称,公司已于2012年在越南建厂,就是为了防范欧美等国家对于轮胎出口企业更大力度的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在刚刚结束的APEC会议上,泰国现任总理巴育赶赴北京,并与中国轮胎企业对话共商产业链转移话题。其明确表态将在原有的吸引外资企业赴泰投资的优惠政策基础上,加大对中资轮胎企业赴泰国投资的优惠政策力度。
到泰国建厂,不但可以改善泰国胶出售难的问题,还促使中国轮胎企业过剩产能“走出去”,并规避掉美国对华轮胎双反案的不利冲击。不过海外建厂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真正能承担这部分资金的,也多是国内的大轮胎企业。
版权声明:此文源自其它媒体,如需转载请尊重版权并保留出处。内容若存有质量疑问请立即与本网联系,商用车之家将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