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投入2.8亿元,更新改造7000辆自卸车。这组数字显示了北京市更新改造渣土车的决心。
去年此时,主管渣土车更新的北京市政市容委投入巨额资金,除了让7000辆“泥头车”旧貌换新颜,更决心治理渣运顽疾。一年之间,新型渣土车更新标准、新的整治方案纷纷出台,北京市迅速涌入多家卡车企业争抢“蛋糕”,改装企业也忙得热火朝天,甚至冒出一批黑改装厂抢抓“商机”。一年过去,北京市新型渣土车市场趋于平静,北京市街头原本红色的“泥头车”也被清新的“苹果绿”取代。一场整治“泥头车”的风暴过去之后,如今情况如何?
记者直击:未苫盖、篷布破损、超载、超速等现象十分突出
场景一:4月24日下午,阜石路自东向西方向。
当天下午,记者骑自行车自东向西骑行。在记者骑行的这段时间,通过的渣土车大多装满砂石,而且未苫盖,甚至一些渣土车的上装篷布已经破损。尽管当时是白天,但通过的很多渣土车的尾部都没有喷涂放大车号。
场景二:4月28日晚8点30分,丰台区梅市口路与小屯西路交叉口。
4月28日夜幕降临后,记者来到位于西四环外的梅市口路蹲守观察。这条路是进出西四环的重要通道,每天夜间,这里的渣土车往来十分频繁。
梅市口路夜间车流稀少,渣土车大多自东向西满载渣土而出,从西边回来的渣土车大多是空车。从晚上8点30分到10点这一个半小时内,来往渣土车数十辆,车流十分密集。
在这段时间,记者观察发现,车身为苹果绿色的新标准车辆居多,但也有未经改造的老式红色“泥头车”,由于无法看清车牌号,不能确定这种红色渣土车是否为北京车辆。
此外,在这个时间段,记者注意到,所有苹果绿渣土车全部为矩形箱,而未见一辆采用新标准的U型箱渣土车。同时,装载渣土的车辆几乎全部超载而且没有苫盖,部分车辆还将两侧栏板加高,增加超载容量。最为危险的一点是,在这条车流量不算密集的公路上,遇到红灯的十字路口,通过的渣土车竟然没有一辆等待红灯,全部疾驰而过。依记者判断,空载的渣土车大部分超速行驶。
在这两次集中观察中,记者注意到,满载车辆绝大部分违规,空驶车辆大多车速较快,无论是从技术标准还是行驶安全角度看,合格者寥寥。
北京市政市容委:监控平台尚未启用
从北京市制定渣土车地方技术标准并实施以来,规定2014年7月1日起,北京市所有渣土车必须实行加盖封闭运输、安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在驾驶室上方安装专用标识顶灯、车后喷涂反光牌号,同时外观为统一的苹果绿。
在技术规范中,北京市政市容委还明确要求监测车辆位置、车箱密闭、车箱举升状态、超过规定时速报警、禁卸区倾倒渣土报警、车辆不密闭限速、通过传感器实现限速、报警等功能。行业相关人士表示,在新技术标准实施初期,就有用户通过技术手段私自切断北斗定位系统,使传感器不能将违规情况及时传送到监控平台。尽管监控平台还未启用,但逃避监控的方法已被破解。对此,在渣土车实施新型技术标准基础上,北京市政市容委也请相关企业设计了一套防作弊系统,通过技术壁垒阻止这种违法行为。但是,由于监控平台还未启用,这一防作弊技术的功能还没有得到验证。
监控渣土车是否违规,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启用监控平台,这也是去年北京市治理渣土车提出的“撒手锏”。通过监控平台,监管部门可以实时监控渣土流向及是否违规,并由执法部门对违规车辆进行执法。目前,从外观上看,北京市渣土车的更新改造已基本完成,而从实际效果来看,违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那么,在更新改造车辆加北斗终端定位系统后,这一监控功能是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了呢?
北京市政市容委宣传处给予的回复是,目前监控平台还未启用。原因是“程序未走完”。监控平台历经的程序包括审批、招标等诸多环节,究竟卡在哪个环节,该人士表示不清楚,但表示该平台预计在今年7月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