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 专业商用车网络媒体 为您服务
近日,中汽协发布了7月份汽车工业产销数据,今年7月,我国客车市场增幅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19.16%。抛开一直以来稳步增长的轻客市场不谈,大型客车市场和中型客车市场也实现了同比高速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6.14%和15.60%,市场表现抢眼。
新能源带动市场复苏
2014年上半年,国内大中型客车市场表现惨淡。进入7月,随着旅游和通勤大客车的需求走高以及新能源政策的逐步落实,大中型客车市场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以宇通客车为例,7月,宇通大型客车共销售1640辆,同比增长13.03%;中型客车销售1751辆,同比增长20.26%,近4个月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与宇通客车情况相同的还有苏州金龙,7月,苏州金龙大中型客车同比增长27.58%,市场表现喜人。“今年7月,我们的大中型客车同比销量增长明显,这与新能源政策的逐步落实密不可分。国家三部委减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的出台和各地方新能源客车补贴细则的实施,有效带动了新能源客车市场的增长。”苏州金龙相关负责人表示。
进入下半年,新能源客车市场已成为大中型客车的主力市场之一。以中通客车为例,据悉,近期中通客车共获得来自山东、山西、河北、广东多地的批量纯电动车订单,共计200辆,中通纯电动客车的市场化推广应用步伐进一步加快。随着国家对于新能源客车应用推广的不断深入以及电动客车配套设施在各地的不断完善,势必会带动大中型客车市场的复苏。
“7月,中通客车销量增长除新能源客车因素外,旅游市场的需求和黄标车淘汰也是带动销量的主要原因。”中通客车北京市场部经理姜立明说。
中国公路协会客车分会高级工程师裴志浩在总结7月大中型客车市场表现时也表示:“下半年是国内客运和旅游旺季,随着客运量的加大,这部分市场的需求会带动大中型客车的销量;随着一些年久的公交车被淘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的补充,也会带动大中型客车市场的销量。”
面对困境谋求改变
尽管7月的大中型客车市场开始呈现复苏态势,但纵观整个客车行业,上半年除轻客市场表现突出外,大中型客车市场表现仍然可以用“惨淡”来形容。1~6月,大型客车同比下降3.31%,中型客车同比下降13.93%。为此,各车企纷纷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以应对大中型客车市场的“乏力”。
“上半年,受高铁冲击,大中型公路客车市场表现不佳,再加之很多地方的新能源客车政策尚未落实,致使我们大中型客车的销量不佳。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寻求销量上的突破,我们在产品布局、成本管控和新产品宣传力度上进行了一些调整。例如,我们将公交市场作为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针对这一市场将主推一些10米以上的纯电动公交车和清洁能源车辆,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厦门金龙营销管理部经理刘孔斌说。
与厦门金龙不同,苏州金龙采取以提高客户体验为主的产品发展战略来助推销量增长。苏州金龙相关负责人表示:“出于上半年市场表现不佳的考虑,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们推出了‘云战略’,乘客可以通过车辆中的WiFi实现无线上网,可以在旅途中尽情地在上网冲浪。公交、客运公司还可以依靠‘云战略’实现对车辆信息的实时监控,让企业对车辆的管理更高效、便捷;其次,我们对旧的产品线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升级,推出了一些新产品,这些新产品让乘客在乘车时能够享受到更加宽敞的空间、更加舒适的座椅以及更加丰富的功能。我们希望通过丰富乘客的乘坐感受来推动产品的销售。”
对于企业根据市场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裴志浩表示:“上半年大中型客车市场表现惨淡,各车企也都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调整。例如公路客车受市场冲击大,一些车企就纷纷转投公交市场;一些车企加大了新能源客车的技术储备,开发新能源客车市场;还有一些车企调整产品结构,逐渐向中、轻型客车产品上靠拢……各企业针对市场所作出的调整,充分证明了市场的导向作用。通过调整,下半年客车市场势必会出现回暖。”
客车市场迎来服务时代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服务都是以产品的附加值形式出现。然而,随着我国客车市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服务作为市场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今年上半年,低迷的市场形势下,品牌服务比拼在决定市场成败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客车市场“大服务”时代已经来临。
厦门金旅一直以“诚信服务”著称,公司副总经理彭东庆表示:“客车业主要是一个B2B的行业,其客户多为集团或企业客户,因此,做好品牌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安凯客车也在今年5月提出“服务品牌化”理念,这意味着企业将把服务当作产品来做,与过去最大的不同在于意识的转变。安凯品牌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服务对安凯来说是用户享受“以客为尊”的服务过程,这就是公司要给服务树立一个品牌的原因。以“安凯大家园”的品牌内涵诠释企业“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并以此作为今后服务的准则。这一消息的释放被许多人认为,客车业由产品竞争转向服务竞争的时代已经开始。
版权声明:此文源自新闻通稿,如需转载请尊重版权并保留出处。内容若存有质量疑问请立即与本网联系,商用车之家将尽快处理并予以回应。